宋教仁
宋教仁(1882年4月5日-1913年3月22日),字钝初,号渔父,湖南常德市桃源人。宋教仁是中国“宪政之父”,与黄兴、孙中山并称,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,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、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,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。宋教仁一生坚守的民主宪政,是反对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。1913年3月,袁世凯指使洪述祖派刺客在上海火车站将宋教仁暗杀。
谭嗣同
谭嗣同(1865年3月10日—1898年9月28日),字复生,号壮飞,湖南浏阳人,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,维新派人士。为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。其所著的《仁学》,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,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。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、南学会等,主办《湘报》,又倡导开矿山、修铁路,宣传变法维新,推行新政。
黄兴
黄兴(1874年10月25日-1916年10月31日),原名轸,后改名兴,字克强,一字廑午,号庆午、竞武,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(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)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,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,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。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,以字克强闻名当时,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“孙黄”并称。其著作有《黄克强先生全集》、《黄兴集》、《黄兴未刊电稿》及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》刊行。
杨开慧
杨开慧(1901年11月6日-1930年11月14日),字云锦,乳名霞,湖南长沙板仓人(现长沙县开慧镇),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。1920年冬,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,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大革命失败后,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,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;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,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、平江、湘阴等地武装斗争,发展党的组织,坚持革命整整3年。1930年10月,杨开慧被捕,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,随之被害。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词一首,赞其为“骄杨”。